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 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
材料二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 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人们已注意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
材料2:正如牛顿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年)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19世纪的科学。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1所述生物现象证明了生物进化论的哪些观点?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应如何评价牛顿和达尔文的科学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射性和原子被发现,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随着光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也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其一就是被认为是光、电等的传播载体以太的不存在,这使得经典力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请回答:
(1)经典物理学形成的基础是什么?这一基础建立的理论是什么?
(2)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取得的两项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它们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 “紫外灾难”。
材料2: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
(2)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2: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智达网报道: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
2009年向前推30年是1979年,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着要富国强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
请回答:
(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全面接触的时期,这在当时思想观念领域有何体现?
(2)1889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千年之大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的揭幕人,为什么?
(3)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