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 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材料二所述的国家在解决近代化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时又留下了哪些隐患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各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金融动荡;中国海尔、格力等家电产业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销售网络。我们走进商场,就能买到不同国家企业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主要以什么为能源?
(2)材料二的发明直接促使哪个行业飞速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
(4)材料四中的现象反映了什么趋势?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科技革命与材料四中的现象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努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免除徭役)其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图,1978—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1)材料一中提到的“商君”是谁?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不得照抄材料)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项制度有关?
(3)据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农业政策的实行受到哪一种人的欢迎?有何共同作用?
唐朝时,有位天竺人来到中国江南农村游历。他看到农民们在田里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农民扶着曲辕犁在犁田,有的农民在秧田里插占城稻。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错误:理由:
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一条由欧洲出发,经大西洋,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新航线。
错误:改正: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错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