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①,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①率:标准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 ,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 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寻遇疾

未果,寻病终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C.无珠玉以为含

可以一战

D.而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 ,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 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 ,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 ,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 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 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 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天下惧

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

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

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 之 讽 谕 诗 兼 济 之 志 也 谓 之 闲 适 诗 独 善 之 义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 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 ,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不可得

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

假装

D.而绝其粮道

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   ;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盆缶 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 ,为一击缶。相如顾召 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秦御史前书曰   

④秦王怒,不许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