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获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 |
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