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3)对于传统文化,有人主张全盘否定,作为中学生你怎么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文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运用价值观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重要意义?(12分)

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 原来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有利于坚持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比如要求小学生“注意安全,防火,不做有危险游戏”,对中学生要求“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
请分析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生守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那些道理?(12分)

2010年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强调,要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请你从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
阐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12分)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 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哲学依据。(12分)

李长春在看望刘义权同志的家属和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团成员时指出,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催人泪下,平凡中见伟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格。38年来,刘义权同志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党和军队档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身患绝症仍牢记使命,心系大局,以顽强的意志坚守在档案工作第一线,不愧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不愧为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先进战士,不愧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先锋。
请分析材料体现的人生价值观道理。(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