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相关商品的销量变化图,下列情况最有可能的是( )
①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他条件不变,MM1会向下移
②甲、乙是互为替代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其他条件不变,MM1会向上移
③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他条件不变,MM1会向上移
④甲、乙是互为替代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他条件不变,MM1会向下移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②④ |
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深刻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有一位艺术家说:“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
|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
|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
|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
|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
“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
| 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
“名人效应真好,滚滚飞来钞票。称为行者故里,石头立马变宝。”漫画《悟空故里》警示我们
| A.传统文化已成为名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
| B.发展传统文化,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尊重客观事实 |
|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发展传统文化 |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 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革 |
| 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 |
| 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