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
C.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一匹怎样的马?(5分)
9.诗中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诗歌鉴赏(共5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①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2—23题
垂柳唐谚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22.诗中第一句“绊惹“两字绝妙,请你说出妙处。(2分)
23.诗中后二句,笔锋一转,另辟蹊径,你以为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唐崔道融
宰嚭①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①宰嚭,吴国太宰伯嚭。据《史记》载,越王勾践战败后,用珍宝美女贿赂伯嚭,伯嚭说服吴王准许越国求和。两首诗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立意相似,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对这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10—11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修辞方法。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