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材料未知、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甲、乙的电阻,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A、B、C为两段金属丝的端点,F是卡在金属丝上可移动的小滑片。在实验过程中,将滑片F从A端滑向C端,滑过的距离AF记为X,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记为U、I。

(1)用游标卡尺测出金属丝甲的直径d,测量结果如图所示,d=         mm;甲的电阻率的表达式ρ=               (用题目所给字母表示)

(2)电压表读数U随距离X的变化数据如下表,请绘出U随X变化的图线(描绘在答卷纸上)。

(3)在数据的测量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是否需要不停地移动?        
(4)若已测算出金属丝乙的横截面积为S=0.20mm2,电流表示数为I=1.20A,则金属丝乙的电阻率为               Ω·m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知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 mL溶液含250滴。那么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________cm3;该实验中一滴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稳定后的面积为4×10-3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

如图所示,利用此实验装置既可以探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也可以探究合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1)若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除需要平衡摩擦力外,你认为此实验还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次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G是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所加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计数点B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若测得小车(含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为500g,钩码总质量为31g,则打下B点到F点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车做功为____J(可认为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在这个过程中小车(含车上砝码)的动能变化量为____J,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所有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

某学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阻力系数k(人骑车时所受地面的阻力f与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的比值叫做阻力系数;本测量只计地面阻力,忽略其它阻力),他依次进行了以下操作:

A.找一段平直路面,并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
B.用较快的初速度沿直线骑车驶过起点线,当自行车把手(也叫“车龙头”)过起点线瞬间同时从把手上放下一团橡皮泥,橡皮泥落地即粘稳在地面上;
C.自行车的把手刚驶过起点线瞬间就停止蹬车,让车靠惯性沿直线行驶,记下自行车停下时车把手在地面上投影的位置;
D.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的距离s、起点线到自行车停下时车把手在地面上投影的距离L及车把手离地的高度h。

根据上述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驶过起点线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要求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来表示)。
(2)自行车在行驶中的阻力系数k=__________(要求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来表示)。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右图为___________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由手轮上的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1条亮纹与第6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11.550"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m,已知双缝间距d = 0.20mm。由计算式λ =__________,求得所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若测量出单摆摆长为l,用秒表记录下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
时间t。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直接测量量表示)。
(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摆长。其中一次测量结果
如图甲所示,悬点O与刻度尺零刻线对齐,图中摆长读数为
cm。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某同学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他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作出T 2-l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由图线可知重力加速度g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