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制度与机制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开创的科举制是怎样改善用人制度的。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三所述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何在?
(3)法国大革命又是怎样“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的?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4)根据材料三所述,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5)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苏两国曾经走过同样的路,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了农村的稳定,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列宁最早发现问题,他力主“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有所保留;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的“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寒冬’”的显著特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命运?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还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
(3)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谈谈你对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的认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指挥员们、战斗员们在经过了两万多里的长征的洗礼和战火的考验之后,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将会以你们的勇敢无畏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我们的目标──完成长征北上,打击日本侵略者。”──毛泽东,1935年9月哈达铺决策
(2)据材料二,分析红军进行长征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什么,这两个目标最终是否得以实现?请用史实证明之。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3)据材料三,党中央做出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4)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某市九年级(1)班学生在对国际格局的变化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问题一:殖民主义时期的分赃格局】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二:霸权主义时代下的两极格局】
材料二“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2)据材料二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问题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多国部队袭击利比亚,造成利比亚危机。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
(4)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有潜伏着战争。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和著名战役?
材料二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 DDEC.7th!”,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2)材料二中下图所说的时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战国 30多个 60多个
卷入人口 15亿 20亿
参战人员 0.7亿 1.1亿
伤亡人员 0.3亿 1.9亿
直接经济损失 1805亿美元 40000亿美元
(3)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分析统计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