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 ,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某次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在上一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能否得到完整的像?
答:_____。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时间t/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路程s/mm |
0 |
12.0 |
22.2 |
48.7 |
61.2 |
(1)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变速”或“匀速”),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m/s。
小刚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所以它对太阳光有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50mm时,能看到蚂蚁 、 的像.
(3)把镜头还原装回相机,小刚在拍一颗桃树的像时,桃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 、的实像.
(4)拍完桃树的像后,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小刚应(选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将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底片,即把镜头(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5)小刚想近距离拍摄一张桃花上小蜜蜂的照片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它的后方的桌面上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本实验不用平面镜而选用薄玻璃板,目的是 ,使用同样大小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是为了探究 ,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可能原因是。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前两空各1.5分)
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水温/℃ |
…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⑴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两个错误之处: 、
(各1.5分)
⑵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上图中的 (甲、乙)图,水沸腾时热量,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4)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各1.5分)(给出二种原因即可)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