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      
(2)图F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F                                   G
(3)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G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
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1413℃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目的是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
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
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8分)王老师指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新装置(见图),并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小资料】(1)白磷着火点约为40℃,易燃烧,且耗氧彻底;
(2)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
【实验探究】
(1)在确保装置不漏气时,按图装入药品、连好仪器。
(2)将锥形瓶底部放人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结束,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把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此时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会_____;如实验比较成功,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_,最终注射器里的液面约停留在_______mL刻度处。
【反思与评价】
(1)实验结束、振荡锥形瓶,硫酸铜溶液能与剩余的白磷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lPx+60CuS04+96H20=20Cu3P↓+24H3P04+60H2S04,则白磷化学式中的x=_______。

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05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做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将废液集中到班级废液缸中,废液呈无色。于是小林同学认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⑴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               
⑵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写出反应方程式                          
⑶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废液缸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小卓同学根据定律猜想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向生成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
有气泡生成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
体通入中。
可观察到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