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①
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②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①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②巴陵:今指岳阳。“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邯郸道上
清·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简析本诗结尾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城道中其二①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请简要分析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的作用。
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有人评价本词“情绪跌宕”,请结合诗句写出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