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如下: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3)剪下遮光的叶片, 去掉黑纸。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______色。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6)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____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8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这样做体现了探究实验中变量因素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取它们的值。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________。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能保鲜,另一瓶则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B.肉汤的多少 C.细菌的有无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有一次小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华觉得很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对叶绿素产生了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 地方培养,把乙放在地方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绿,乙中的黄豆芽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下数小时。
(4)用清水漂洗经酒精脱色后的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酒,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5)滴加碘酒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遮光/未遮光)部分不变色,(遮光/未遮光)部分将变色。
(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中有淀粉。 |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
D.光合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
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只用纱布和竹片固定乙的尾鳍;丙不作处理。请问:
(1)上述探究设计包括组对照实验。
(2)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和。
(3)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鱼在游泳时,靠鳍保持平衡,靠鳍保持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