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 如图,1952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l952年=100)
(图表说明:横轴为年份,以1952年为起点,1965年为终点;纵轴为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摘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l)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3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老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促成其思想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
19世纪40年代 |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
1863年 |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
1876年 |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
1888年 |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
19世纪90年代 |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
1904年 |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
1954年 |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
2010年 |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
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