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称谓语作为词语使用时,常有词语连用的习惯,如“祖孙”、“父女”、“君臣”、“师徒”、“父母”、“弟妹”等。这种词语的成分尽管都有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这种称谓语的结构排列体现了
①原始民主 ②宗法观念 ③等级差别 ④男尊女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C.国家的阶级实质 |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 D.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
1924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
一个假民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临时约法》和国会全部被废除②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③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④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末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D.对封建势力的让步、妥协 |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 | B.列强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
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 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