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西方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卷,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反对暴力革命 | B.主张自由和理性 | C.反对财产平等 | D.主张实行法治 |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下列史实,不能成为其有力佐证的是:
A.西方封建君主借鉴中国“君权神授”的思想 |
B.西方近代文官制度重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 |
C.欧洲著名启蒙思想家曾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
D.欧洲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受中国重农思想启发 |
下列语言或主张,在16世纪的欧洲还不可能流行的是:
A.以“人学”对抗“神学” | B.人能够随心所欲改造自己 |
C.金钱是一切欢乐的源泉 | D.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说 |
以“十八世纪的欧洲史”为讨论主题,下列论点正确的是()
①自由主义经济理论②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③人权观念的发展④以理性原则思考各种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