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中国正处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危机四伏
B 中国实行闭关政策,断绝一切对外贸易
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D 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活动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加接近史实本质?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
D.玩偶皮影之对,列强其后也 |
中共“七大”被称为民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其主要原因是:
A.召开于抗日战争前夕 | B.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提出了党的任务 |
国民党首先提出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主要是为了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 B.以和谈换取部署作战时间 |
C.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由被动变主动 | D.需要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日民族矛盾 | B.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
C.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