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下列划线字。
(1)不亦乎                          (2)与朋友交而不乎    
(3)知也                           (4)然后知松柏之后
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    )  (2分)

A.学时习之 B.温故知新 C.择其善者从之 D.人不知不愠

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真不知马也 B.简桃核修狭者为以手拂
C.为字共三十奇字素无备者 D.人五其印予群从所得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桃核修狭者:
(2)     用之
(3)用讫再令药熔:
甲文中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3分)
(甲)文:
译文:
乙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2分 )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 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E 排列字印

甲文中提到的微雕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
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主要用了
等说明方法。

《后出师表》选段
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注:①平,通“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写出与例句(例句:凡事如,难可逆见)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夫难者,事也。 B.必先其心志 C.所以动心忍性 D.益其所不能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划线词解释
(1)小惠未____________(2)小大之_____________
选择划线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

A.肉食者,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 B.十年春,齐师竹取道,下见小谭
C.牺牲玉帛,弗敢也既冠,益慕圣贤之道 D.衣食所,弗敢专也能辨我是雄雌

句子翻译: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理解填空: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___(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___(四字)之时,逐之。

不爱古玩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将以献吕文穆公。公曰:“我面不及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之镜乎?”不用。
孙之翰,人与一砚,直三十千,云:“此石呵之则水流。”翰曰:“一日呵得一担水,只直三文钱,何须此重价!”
语似俗实达。推广此意,则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选自《古今笑》)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用照二百里之镜(怎么) B.三十千(通“值”)
C.语似俗实(通晓,含义深刻) D.饱之需(全)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将以献吕文穆公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必以分人 C.必为有窃疾矣 D.何陋之有

有人说文中吕文穆、孙之翰不识宝,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理由。
最后一节的议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①风烟俱②猛浪若
下列句中划线的“百”表示 “一百”的一项是()。

A.一许里 B.千人大呼 C.千成峰 D.赏赐千强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