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下列划线字。
(1)不亦说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是知也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 ) (2分)
A.学而时习之 | B.温故而知新 | C.择其善者而从之 | D.人不知而不愠 |
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注],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选自《日知录·正始》)
[注]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知录·正始》) |
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
C.何时而乐也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
D.微斯人,吾谁与归土膏微润(《满井游记》)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段(一)中前两段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文段(二)中的哪句话和文段(一)表达的思想相近?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
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异:__ _____
(2)颖脱不羁羁:_ _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博学善属文 |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_ 【乙】文中与【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
从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_ _
_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①,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②,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庆闻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曰:“与人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③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注】① 懿亲:至亲,古时特指皇室宗亲。② 桎梏:刑具,指脚镣手铐。③ 听:判决。下列句中的“以”和“祭以尉首”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特以痛自诬 | B.庆以贼是乌合 | C.可以诈求之 | D.以旌吾过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陵王元欣是皇亲,他的孟姓外甥曾经因偷别人的牛而被柳庆捕获。但这个姓孟的人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柳庆放在眼里。柳庆召集众多僚属吏员聚会,当众用笞刑打死了这个人,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豪强贵戚。 |
B.商人的黄金是被和尚偷了,他是趁商人喝醉睡着了之后下手的。 |
C.有一胡姓人家遭贼人打劫,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担心被治罪的心情。柳庆就张贴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终于全部抓获了这批劫匪。 |
D.太祖因怒要杀掉王茂,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没有犯罪却不敢进谏。只有柳庆挺身而出,冒着与王茂一起治罪的风险,替王茂鸣冤。最终使太祖认识到误杀王茂的错误。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卿钥恒置何处:__________(2) 多榜官门:__________
(3) 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__________(4) 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 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
(2)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李德裕,字文饶。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后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于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逾年,徙剑南西川。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蜀风大变。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德裕知帝性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殿,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疾之。”帝不许,德裕伏不起。帝曰:“为公等赦之。”德裕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德裕重拜。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寻册拜司空。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德裕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下列句中“于”与“转鬻于道”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余将告于莅事者 |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有个性,成年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 |
B.李德裕为官注重改变不良习俗。蜀地人大多卖女儿给人家做妾,他制定法令加以改变。 |
C.皇上怀疑杨嗣复、李珏对自己不忠,在李德裕的含泪劝谏下,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赦免了二人。 |
D.李德裕为了“省吏”,请求罢免了很多郡县的官吏,为国力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取者益它汲汲:②德裕严勒津逻捕绝之津:
③执三年劳执:④天下共疾之疾: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能简冗官,诚治本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德裕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选自《晏子使楚》
【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王怫然怒怫然:②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宜: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楚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B.以君为长者楚人以晏子短 |
C.故不错意也故宜使楚矣 |
D.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贤者使贤主 |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甲】文唐雎以“”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乙】文晏子用“、、、三个词语”回应楚王“齐无人耶”的嘲讽。(用原文答)
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请简要谈谈二者方式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