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
产生的背景 |
主要内容 |
历史地位或评价 |
《共同纲领》 |
① |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1954年宪法 |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
② |
|
1982年宪法 |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
③ |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 )
A.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B.“中体西用”的观点 |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D.还政于民的主张 |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含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
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
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 |
洋务运动时期,恭亲王奕认为“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他所说的“久远之谋”指的是( )
A.设立外务部开展近代外交 |
B.引进西方轮船、枪炮制造技术 |
C.从学习“西艺”到学习“西政” |
D.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是( )
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 |
B.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
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 |
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
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西洋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 )
A.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 |
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
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
D.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