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这于一百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推测作出“氢是所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中若能以思辨性推测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 |
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它就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 |
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猜测 |
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诞生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
已知:下表为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
HClO |
H2CO3 |
Ka=1.8×10-5 |
Ka=3.0×10-8 |
Ka1=4.4×10-7 Ka2=4.7×10-11 |
右图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 c(ClO-)> c(CH3COO-)> c(OH-)> c(H+)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CO2+ H2O =HClO+CO32-
C.图像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
D.图像中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
常温常压下,将a mol CO2气体通入1L bmol/L的NaOH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
A.当a=2b时,随着CO2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有如上图变化关系 |
B.当a=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OH-)+c(CO32-)=c(H+)+c(H2CO3) |
C.当2a=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c(Na+)>c(CO32-)>c(OH-)>c(HCO3-)>c(H+) |
D.当1/2<a/b<1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c(CO32-)+c(HCO3-)+c(H2CO3) |
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与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A、B两点时容器中,n(A)总∶n(B)总= 4∶5
B. A、C两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tC
C. 设B、C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B、KC,则KB<KC
D. 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降温、加压、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均可提高CO的转化率
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分析图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
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
已知溶液中: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SO32-。向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反应的还原剂是NaHSO3,被氧化的元素是碘元素 |
B.b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HSO3-+IO3-+3OH-=3SO42-+I-+3H2O |
C.c点到d点的反应中共转移0.6mol电子 |
D.往200mL 1 mol/L的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是:5HSO3-+ 2IO3- =I2+5SO42-+3H++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