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4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往见伯乐曰 ( ) (2)人莫言 ( )
(3)去而顾之 ( ) (4)伯乐乃还而视之 ( )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
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田子退金》——韩婴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③尊君在不 不:
④说其义说: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 “诚信”在我们
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2)念无与为乐者
(3)经宿方至(4)人问其故。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
性格等方面考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憱(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A.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
B.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
C.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
D.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狱:()(2)私:()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子皋?
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曾子杀彘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注:①彘(zhì):古意为“猪”②女:同“汝”,你。③ 特:只不过,只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顾反为汝杀彘()(2)特与婴儿戏耳()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4)遂烹彘也()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第二个“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曾子之妻之市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 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
C.至之市(《郑人买履》) | D.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
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