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②晏:晚。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旦与贤相语(谈论) |
水尤清冽(格外) |
B.未尝进一贤(推荐)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
C.孙叔敖相楚(宰相) |
小大之狱(案件) |
D.庄王卒以霸(最终) |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日之晏也 |
当求之于上流 |
B.樊姬掩口而笑 |
面山而居 |
C.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
计日以还 |
D.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
皆以美于徐公 |
(3)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
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翻译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尊君:家君:“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三峡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清代何明礼)
16.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2)属引凄异
17.翻译下面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8.试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19.语段(二)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与语段(一)中的哪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8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甚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使与台齐
余年幼,方出神 鞭数十 翻译句子。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自得”这两个字的短语吗?请列举两个出来。
作者之所以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闻之笑曰 |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 D.其反激之力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沿溯阻绝②或王命急宣
③略无阙处④不见曦月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