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②晏:晚。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旦与贤相语(谈论) |
水尤清冽(格外) |
B.未尝进一贤(推荐)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
C.孙叔敖相楚(宰相) |
小大之狱(案件) |
D.庄王卒以霸(最终) |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日之晏也 |
当求之于上流 |
B.樊姬掩口而笑 |
面山而居 |
C.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
计日以还 |
D.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
皆以美于徐公 |
(3)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
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如得灌园以就食()
(2)孝基使管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富人之子“□□”的表现和“□□”的态度,使张孝基放心地把他父亲的财产还给他。(用原文词语回答)
对张孝基的人物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情义 | B.相信人 | C.知人善任 | D.有恻隐之心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现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
B.“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
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宁静而充实的。 |
D.最后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幸福安乐。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又寝③。(《新百喻经》)
【注释】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 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寝:息,止。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公善之()(2)下房不足() 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修路径直通向山,安放栏杆保护他们,又有什么担忧呢? |
B.修路让他们通过,设计栏杆护住山,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
C.开辟一条小路来通行,设置栅栏来保护,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
D.开辟一条通人的小路,建设护人的栅栏,又有什么担忧的呢? |
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是相同的,即。(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主要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与缘由。 |
B.第②段意在引出下文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
C.本文的写作意图是歌颂滕子京贬谪期间的政绩。 |
D.作者描写洞庭湖景色,表达想归隐山林的愿望。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①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注释】①说:shuì劝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⑴其友李生谓之不善学()
⑵居五日()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生十分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走了。 |
B.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跑了。 |
C.王生十分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跑掉了。 |
D.王生更加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走掉了。 |
王生的可贵之处在于⑴⑵ (2分)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