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伤 仲 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给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1)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2)不能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
填空
(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指物作诗立就”;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奇其父。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③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④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元结《右溪①记》)
【注释】 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②合:汇入。③敧:倾斜。嵌:张开。④置州:设置州县。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2)皆若游无所依 ()
(3)流数十步()(4)两岸皆怪石()
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都邑胜境,静者之林亭 B.为怅然
C.遂命曰 “ 右溪 ” D.如鸣佩环,心乐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甲][乙]所选文段中作者赏景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瘗旅文 (节选)
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注释:①瘗(yì),埋葬;旅,旅居在外的人。②正德:明武宗年号,即公元1509年。③吏目:掌管收发文书的低级官员。④之任:赴任。⑤觇:探视。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有吏目就问讯有人来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2)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下列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予从篱落间望见 B.大道行也 C.莲出淤泥而不染 D.无丝竹乱耳

哪个词流露了作者对吏目一家三口的客死他乡惨剧的感情?你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人各复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 ,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
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
孙辙传
孙辙,字履常,其先自金陵徙家临川。辙幼,母蔡氏教之,知警策自树立。长,学行纯笃 ,事母甚孝。家居教授,门庭萧然,而考德问业者日盛。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辙与人言,一以孝弟忠信为本,辞温气和,闻者莫不油然感悟。待亲戚乡里礼意周洽,言论间未尝几微及人过失长短。士子至郡者必来见,部使者长吏以下仁且贤者,必造焉。辙乐易庄敬,接之以礼,言不及官府。宪司屡辟,皆不就。江西行省特以遗逸举辙一人。辙善为文章,吴澄尝叙其集曰;“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其见称许如此。元统二年,年七十有三,卒于家。(选自《元史▪孙辙传》)
【注释】①笃:诚实。②遗逸:隐士。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A.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B.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C.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D.郡中俊彦有声者皆出/其门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孤:()(2)比:()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家居教授,门庭萧然,而考德问业者日盛
孙辙“言不及官府”,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2分)
了解了孙辙的事迹,你准备将来怎么与人交往?(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忌不自信自信:
(2)客之我者美: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请结合第①段画线句,说说邹忌在性格上的优点。
邹忌的劝谏有何巧妙之处?为什么容易让齐王接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