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洵《管仲论》,完成14—17题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当初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 D.其反激之力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文中的字。
(1)有仙则名 名:(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馨:(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鸿:儒: (6)往来无白丁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8)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解释加点词语。
(1)尝与诸小儿游 (2)竞走取之 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②即更刮目相待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有何用意?
阅读(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按课文填空。4分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