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⑦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真无马耶?

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要求填写两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甚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皆令诸大夫己()
(2)文侯不()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
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处:(2)林寒涧
(3)多趣味:(4)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作者最后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阅读《晏子使楚》一文,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加线词语。
⑴齐之辞者也  (  )
其实味不同其实(  )
⑶圣人非所与 (  )
翻译下面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请就文章的情节和齐楚外交辞令的交锋,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楚国通过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晏子到来后,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善盗。
B.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味不同来设喻,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实讽楚之民风使人善盗。
C.晏子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也验证了“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的评价。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是楚王以自我解嘲摆脱尴尬的话语,说明楚王也有很高明的语言技巧。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楚王:
晏子: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清]纪昀《狼子野心》)
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以为神 ( )⑵技此耳 ( )
⑶再就枕,将 ( )⑷乃杀而取革 ( )
翻译下列句子。
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⑵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


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