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未尝识书具(   )    ② 父焉(     )
  自是有名 (   )    ④每日出(    )
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 “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4分)
由是感激(    )②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恐托付不(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在文中用大段文字来自述身世,用意何在?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荀 息 操 璧 牵 马 而 报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而求道焉()(2)不可也()
(3)夫虢之不也,恃虞()(4)荀息伐虢,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译文 :  
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读táng,同“糖”。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明名医戴原礼至京 ( )(2)一医家术甚高( )
(3)走而告曰 ( )(4)偶一求药者既( )
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耕( )(2)自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
划分下列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
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因素?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清求而不()②亦未书于汝()
③生忿,讼于祭酒()④特以此相耳()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以书还生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以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 D.不以疾也 (《三峡》)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固请,约明日还书。
译文: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