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恰当)。
⑵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端(填“A”或“B”)。实验过程中,小华每次改变电阻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 ,始终保持 示数不变。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 R/Ω |
10 |
20 |
30 |
40 |
50 |
| I/A |
0.6 |
0.3 |
0.2 |
0.15A |
0.12 |
⑶上表是小华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⑷在做第五次实验时,同组的小明在没有改变滑片P的位置,直接将R的阻值从40Ω换成50Ω后,跟着就记录了电流表的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 )
A.0.15A B.0.14A C.0.12A D.0.1A
⑸另一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得到如表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可知:电流与电阻 (成/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 (相符/不符),其原因是 。
某同学想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一段电阻丝R的电阻,电源是两节新干电池。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
(1)选电压表合适的量程,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整.并在丙中画出对应电路图。
(2)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是A,电阻丝的电阻为Ω.这位同学通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共测得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4)若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__________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________ 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得出结论是:_____.
(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依照课本所做的那样,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像如图14那样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整;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想用光屏接收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地方。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距离,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若把蜡烛放在离透镜10cm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原因是。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为什么要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
(4)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答。理由是:。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每空2分,共14分)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3)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另一位同学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你能帮助他想个办法看看清跳棋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