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
|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
对下列历史概念理解准确的是( )
| A.“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 |
| B.“求同存异”是指在外交中搁置争议追求共同利益 |
| C.“双百”方针是指艺术上百家争鸣学术上百花齐放 |
| D.“两弹一星”战略中所说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 |
近代中国某理论被史学家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生、计划的社会、福利经济,以及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全部掺杂在一起。”下列口号与此对应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排满兴汉光复河山” |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的精神方面》评价某艺术家说:“在他最近的作品中,实现了对物质逻辑上的破坏,然而他并不是釆取瓦解的方法,而是把物质的各部分分开,然后建设性地四散各处”》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是( )
雷内·韦勒克在谈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时,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这一流派的创作风格是( )
| A.自然主义 | B.浪漫主义 |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暗中的一道电光。……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 ”该著作的出版( )
| 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
|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