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疆域辽阔,被誉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 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 |
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 | 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回答13、14题。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绕过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说明了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面前软弱无力 |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联合国的国徽(如右图)是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两根橄榄枝衬托着整个地球。对此图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它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
B.它反映了五大洲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
C.它确立了“五大国一致原则”,共同维护“集体安全” |
D.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 B.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 |
C.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 D.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在“十月战争”中,由于西方大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尤其是美国情报的帮助,形势向着以色列方面发展。为此阿拉伯人做出的反映是
A.武力对抗以色列 | B.向联合国发出援助请求 |
C.向以色列妥协 | D.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