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同学的兴趣,他们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340
408
495
559
611
631
660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09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2   某市2011年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
硕士及以上
本科毕业生
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
19%
48%
33%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17%
57%
26%

表3   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和北部地区
72.8%
25.2%
2%
首选职业
白领行业
蓝领行业
新兴行业
71%
27%
2%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到: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大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但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难的现实,有人因此戏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蚁族”宁愿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蚁族”多数觉得在大城市的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在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可能荒废人生。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效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6分)
(2)请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12)

30年前,小岗村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决定调整思路:根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民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结合材料说明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的必要性。

“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都会发出如此感叹。下面请看某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都要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个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让人难受。原因:污染。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他的烦恼。
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为小张的“上书”寻找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