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同学的兴趣,他们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340
408
495
559
611
631
660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09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2   某市2011年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
硕士及以上
本科毕业生
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
19%
48%
33%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17%
57%
26%

表3   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和北部地区
72.8%
25.2%
2%
首选职业
白领行业
蓝领行业
新兴行业
71%
27%
2%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到: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大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但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难的现实,有人因此戏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蚁族”宁愿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蚁族”多数觉得在大城市的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在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可能荒废人生。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效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6分)
(2)请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2)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角度谈它为什么能够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10分)

材料一:《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该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 “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三位同学对此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经济回报高等特点,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
材料二:振兴京剧是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有8个省(市)开展“京剧音乐课”的试点工作。但某市一位音乐教师在她上的第一节京剧音乐课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也不想学京剧,是我爸妈非让我学的。京剧进课堂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度还不高,京剧与当代中小学生的实际、与现实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也比较普遍缺乏懂京剧的音乐师资。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2) 请你就如何化解京剧进课堂所遇到的尴尬局面,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依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关注养老困境
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业,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企业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破解养老难题
在一个养老示范社区,同学们发现,以身躯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既能满足老人在家颐养天年的要求,又能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老人向同学们介绍了社区服务状况:政府兴建的社区医院近在咫尺,统一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技能熟练,服务周到:“老年活动之家”里图书室、微机房等文化设施齐全;进驻社区服务中心的企业提供优质价廉的家政、理发等多种服务项目……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广示范社区养老模式的意义。
(2)材料三:弘扬敬老美德
(2)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行“快乐万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的氛围。
(2)(3)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或《文化生活》角度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得尊严。——爱因斯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