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它代表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代表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新兴地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此期间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B.农民赎买土地使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C.沙皇统治被推翻
D.工业革命的推动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D.改革后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