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C.巴黎公社的建立 |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材料中表述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另起炉灶” | C.“一边倒” | D.“一大片” |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A.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 B.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
C.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 D.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
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满清政府垮台 | B.中华民国成立 | C.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 D.专制制度结束 |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A.独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
B.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C.保证了长征的胜利 |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