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问题。
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
|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
|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
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
|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 D.军事订货 |
下图为我国2000年耕地—粮食生产关系图。横轴表示耕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信息表明,2000年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状况是
| A.高产田比重低,中低产田比重高 |
| B.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阶梯 |
| C.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高度一致 |
| D.耕地分布集中,粮食生产分散 |
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形成图示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和城市地区分布不均 |
| B.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同 |
| C.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 |
| D.不同地区作物类型差异较大 |
下图是东北三省降雪最初日期、降雪最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最长的是
| A.哈尔滨 | B.齐齐哈尔 | C.沈阳 | D.大连 |
与延吉相比,长春的最大积雪厚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长春
| A.纬度较高 | B.地势较高 | C.植被较少 | D.距海较远 |
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据图示信息推测,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
|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
|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
|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只考虑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该地河流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12月 | B.2月 | C.6月 | D.10月 |
5~6月,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地形雨较多 | B.台风雨较多 | C.对流雨较多 | D.锋面雨较多 |
7月,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伏旱 | B.洪涝 | C.台风 | D.梅雨 |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的组合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
| A.人口数量 | B.人口密度 | C.粮食产量 | D.年径流量 |
该区域位于
| A.西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华南地区 |
该区域水资源供应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 B.植被稀少,涵蓄水源能力差 |
| C.地势低平,储水条件差 |
| D.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小 |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达
| A.4℃ | B.6℃ | C.8℃ | D.10℃ |
导致M处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 | B.距离海洋较远 |
| C.受纬度影响 | D.受洋流影响 |
6月22日,①、②、③、④四地中
| A.白昼时间最长的是①地 | B.日落西南方的是②地 |
| C.日出时间最早的是③地 |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