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白 石 滩
唐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首诗直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王维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阅读杜甫《望岳》,完成各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斟字酌句滋味深,含英咀华唇齿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从诗人所做的“ ”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
(2)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歌行》)
阅读《龟虽寿》,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C.走送之 走:行走 D.礼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弗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4)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5)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6)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