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划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C.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 |
D.非士之怒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一概略去不写,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
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唐雎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
C.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张曲折,富于戏剧性,同时,人物语言简洁,富于个性等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很多。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他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吾闻二世少子也 | B.陈胜者,阳城人也。 |
C.此庸夫之怒也 | D.故不错意也 |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辍耕之垄上 |
C.送孟浩然之广陵 | D.专诸之刺王僚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 |
B.发闾/左適戍/渔阳 |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对【乙】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度已失期()(2)等死,死国可乎()
(3)请广于君()(4)长跪而谢之曰 ()翻译下面句子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按要求填空。
(1)【甲】段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巨著 。这部史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 ”。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是 , 。
(4)【乙】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B.自经丧乱少睡眠贤者能勿丧耳 |
C.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不以其道得之 策之不以其道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⑵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翻译
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分别批评和嘲讽了哪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秦王怫然怒: (2)休祲降于天:
(3)天下缟素 : (4)长跪而谢之曰: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卖酒者传
魏 禧
(1)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2)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3)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4)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5)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平事:①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更注酒 (2) 甲逾期不肯偿
(3)或遣童婢结 (4)抑亦智士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 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
⑴诸子禽之⑵汝素 寡悔
⑶问其所欲⑷卒为良民下列句子中的“其”与“问其所欲”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童微伺其睡 |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C.其贤者使使贤主 | D.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圣人非所与熙也 | B.吏二缚一人诣王 |
C.之虚所卖之 | D.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