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从7世纪至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到唐朝。有一次,日本遣唐使要考察唐朝的租庸调制,那么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应该是
A.吏部和户部 | B.礼部和户部 | C.户部和工部 | D.礼部和工部 |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
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门下省 | D.中书门下 |
中国封建政治主体到唐朝发生了机质性的巨变,这一变化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主体机质
走向性的改变,即由汉魏以来的封建“贵族政治”向唐宋以后的封建“文人政治”转化。
主要表现在
A.选官标准强调文学与才能 | B.废除九品中正制 |
C.进士科录取比例大幅提高 | D.推行“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
下列有关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于汉武帝之后 |
B.汉代尚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事经常性贸易 |
C.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
D.安息利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