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 |
极端全球主义者 |
怀疑论者 |
观点 |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 |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
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
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
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 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
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
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 ④购买“赎罪券”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新发明
A.电报 | B.电车 | C.发报机 | D.电磁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