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 |
极端全球主义者 |
怀疑论者 |
观点 |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 |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
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
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D.中共八大召开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不结盟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不包括的是
A.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 B.促成了万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
C.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D.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开始战略反攻 | B.进行辽沈战役 | C.进行淮海战役 | D.进行平津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