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尊重贤人,任用能人,让杰出的人在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而且愿意到那个朝廷去做官。 |
B.要让商人愿意把货物存放在市场上,就要提供场地存放货物而不征租赁税,并依照规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不使货物积压。 |
C.孟子认为,要让天下的农夫高兴并愿意在自己国家的田野里耕种,就要他们助耕公田,只征收少量的私田的赋税。 |
D.如果尊重贤士,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即使邻国想要率领百姓来攻打他,也像是率领子弟去攻打他们的父母,是不能成功的。 |
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无敌于天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敬传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 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 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柰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高帝曰:“善。”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挽:拉。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愿见上言便事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
B.衣褐,衣褐见粗布衣服 |
C.此宜夸矜见所长炫耀 |
D.士卒罢于兵厌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高帝在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B.①今乃妄言沮吾军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
C.①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
D.①然恐陛下不能为 |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那里。他想去觐见高帝,于是虞将军建议他穿鲜艳的衣服去。他说就穿粗布衣服见高帝。 |
B.高帝派人出使匈奴,使者回来报告说匈奴装备很差,可以进攻,但刘敬认为,匈奴是在示弱,肯定在准备出奇兵袭击汉。 |
C.高帝认为刘敬是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大军作战。于是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
D.刘敬认为,汉朝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也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建议把公主嫁给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来解决困境。 |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①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②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太子未死也。”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③。有间,太子苏。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①舍长:谓客馆之主事者。舍,客馆,接待宾客之处。②治:举行。穰:通“禳”,去除邪恶的祭祀。③三阳五会:百会穴的别名。《针灸大成》卷七说,“百会一名三阳,一名五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与语曰间:悄悄地 |
B.先生得无诞之乎诞:欺骗 |
C.偏国寡臣幸甚幸:宠爱 |
D.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厉:通“砺”,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A.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奚以知其然也 |
C.暴发于外,则为中害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D.扁鹊曰:其死何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做客馆的主管,在与客人长桑君的交往中获得长桑君的认可,于是长桑君就把秘方送给了他。 |
B.扁鹊路经虢国时,根据中庶子对太子病情的叙述,判断出太子并未死,只是昏厥而已,并说自己能治好太子的病。 |
C.扁鹊说自己能医活太子,中庶子起初并没有相信,但听了扁鹊的进一步陈述后,他还是把扁鹊的话报告了虢君。 |
D.扁鹊自告奋勇要救活暴病而死的虢国太子,别人不相信,扁鹊于是进去诊视一番,发现虢国太子耳鸣鼻张,身体还没变冷。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墨翁传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①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②,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③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④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黧lí:黑色。②玄圭:黑色的玉。③弸pénɡ:充满。④徼jiǎo: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磨墨沈数斗沈:汁液 |
B.所制墨,有定直直:价钱 |
C.卑贾以饵众卑:降低价格 |
D.遂书以为传传:使流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 | B.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试之则若土炭 | D.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 |
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墨翁立传,借墨翁美好的艺术形象,鞭挞了追名逐利的市侩嘴脸。 |
B.作者以赞美的笔触刻画了墨翁这一人物,在墨翁身上有作者自己的投影。 |
C.墨翁是一位归隐山林的隐士,其名字不被人知,服饰、行为也异于常人。 |
D.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于一炉,爱憎鲜明地表明了高启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 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张灯结彩搭成鳌山,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毿②,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③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④。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注:①大父:祖父。②朝毵:地名。③阃:国门。④尺籍伍符:军中条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数:屡次 |
B.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虽:虽然 |
C.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北:败逃 |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犯下……罪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最能体现冯唐“进谏”价值的一组是( )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鄙人不知忌讳。④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⑤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⑥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向文帝评价、介绍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大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不从中干扰。 |
B.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他也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
C.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制裁他们。 |
D.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又虚心听取冯唐的意见,改正错误。可见,文帝还算一个贤明的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