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2: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3: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
材料4: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2、3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自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此时,华盛顿还认为英国国王是有道明君,只要下情充分上达,英王就会支持正义,纠正内阁的错误。……不久,从英国传来消息,英王乔治三世在议会发表演说,要对北美殖民地按照“暴乱”罪实施镇压,用血和火来回答大陆会议的“致英王书”。……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材料二美国宪法不是制宪者们凭空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已有的法律、思想、文化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宪法不是纯理论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社会的宪政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中。美国宪法形成的基础是综合性的,美国宪法基础的综合性为宪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态度的前后变化和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长期稳定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取代汉朝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剧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线,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美国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
中国
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
——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

材料二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并分析材料一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