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 | B.参与决策 | C.执行政令 | D.监察百官 |
一位当代历史学者讨论历史上“焚书”事件出现的时间,指出:根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载,当局为了推行变法,下令“燔《诗》、《书》并修明法令”,以打击儒家的复古思想。当局还下令禁止任何人透过关系请托,更禁止游说求官的行为。我们如何理解史家讨论的主题()。
A.文中提及打击儒家复古思想,点出此为晋文公成就霸业时 |
B.史家引用《韩非子》,欲说明战国时期已有燔烧书籍之举 |
C.文中讨论焚书、坑儒之事,用以证明这应是秦始皇的作为 |
D.史家谈及修明法令,属于变法改制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至公元前3世纪定位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认为其主题是“人类精神的觉醒”。“人类精神觉醒”就是人类理性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用理智的方式(批判式、辨证式)、道德的方式(强烈的社会意识、自我约束)来面对这个世界。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第一、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第二、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第三、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 B.墨子、孔子、老子 |
C.孔子、韩非子、墨子 | D.孔子、韩非子、老子 |
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 B.兼爱非攻 | C.以民为本 | D.依法治国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