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城附近。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 |
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 |
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 |
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 |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说明()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 | 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 |
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 |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
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A.美国 | B.英国 | C.日本 | D.德国 |
对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B.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C.经济发展呈现“滞胀”现象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
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