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道。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是如何理解的?
(2)材料中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种“历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请回答:
(1)上述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3)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有何消极影响?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
(1)三位伟人是谁?三位伟人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三位伟人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三位伟人:、、
三人理论成果:、、
三人思想的精髓:
(2)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一次:
二次:
三次: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①
②
③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