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是用 法收集气体。
(2)实验室用装置B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装置C中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纳米零价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以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 3不考虑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反应为:H 2+FeCO 3 Fe+H 2O+CO 2.反应一段时间后,某学习小组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剩余固体的成分:
猜想一:Fe
猜想二:FeCO 3
猜想三: 。
【实验探究】该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向装置A中加入稀硫酸后,A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小芳同学判断猜想一正确,小刚同学认为小芳的判断不合理,理由是: ;
(3)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说明 ;
(4)观察到装置D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反思交流】如果将装置E去掉, (填"能"或"不能")验证剩余固体中含有Fe,理由是 。
探究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有媒体报道:某品牌瓜子被查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为了测定购买的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小莉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但能与氧气反应。
②二氧化硫可用作干果的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二氧化硫在干果中残留量≤0.4g/kg。
③在沸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瓜子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全部释放出来。
④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2)实验 小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原理:乙装置用于吸收瓜子样品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碱溶液可选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氮气流带出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U型管中放入瓜子样品500g,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向其中通入氮气。
第二步: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称得乙、丙装置总质量为458.5g。
第三步:再次连接好仪器,持续通入氮气,同时向烧杯中加入沸水给瓜子加热,至二氧化硫释放完全。
第四步:实验结束后,称得乙、丙装置总质量为458.6g(假定实验中不产生其它与碱溶液及生石灰反应的气体)。
③实验结果:通过计算,该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
(3)交流
①在第一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在第三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结果准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碱溶液要过量
B.装置气密性要好
C.实验中不能直接给瓜子加热
D.瓜子样品必须干燥
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含添加剂的食品,若符合国家标准可食用
B.以饮料代替饮用水
C.霉变的大米经过多次清洗后可食用
D.购买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④二氧化硫还可以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 2CO 3、NaHCO 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 2CO 3 |
NaHCO 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1】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 。
【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 。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 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2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 。
【反思拓展】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
生成白色沉淀 |
生成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碳酸钠溶液显 性 |
碳酸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
|
【反思与拓展】
(1)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2)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 。
(3)丙同学对比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实质相同,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 。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操作 |
|
|
|
实验现象 |
蜡烛火焰 |
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
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
实验结论 |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大; 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
|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 。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 。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