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页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7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为了迎接这次期中考试,八(1)班师生对前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他们用示意图、表格、图片、知识树等形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路。下面请你也跟随他们,一起见证共和国成长的足迹。
【农村政策篇】(9分)

(1)你认为示意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有关?(2分)
(2)实行土地改革是在哪一年?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分)
(3)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一部分,请你指出除对农业的改造外,还有对什么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制度在中国建立?(3分)
(4)以上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你认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是什么?(1分)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分)
【外交成就篇】(6分)

时间
外交大事
五十年代
国际舞台出现的中国声音:①
七十年代
中国外交“梅开三度” ③


(6)请在上面表格中填上相对应的内容。(5分)
(7)你认为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祖国统一篇】(5分)

(8)材料一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香港于 日回归祖国;
澳门于 日回归祖国。
(9)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10)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科技教育篇】

(11)请把知识树补充完整。(说明①填两弹一星指什么,②填为发展高科技我国制定的一个计划,③填改革开放后我国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④⑤分别写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的两大举措)(7分)
(12)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于颁布了什么法律?颁布于哪一年?请你再写出一例为之进行的公益事业。(3分)

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人物篇】
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1)图一: 被誉为:
(2)图二: 被誉为:
【探索篇】
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

(3)根据图片信息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各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4)图三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
【成就篇】
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感悟篇】
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回答:
(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材料三:“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3分)
(2)材料二诗歌中的“喜事”指什么?分别在什么时间?
(3) 依据材料三回答: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 如果上述材料是提供给你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请确定上述材料的主题?

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分别是那几个?
(2)材料二的“旗帜”是指什么?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新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