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分别是那几个?
(2)材料二的“旗帜”是指什么?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新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①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
③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书刊的创办者是谁?
② 书刊的创办有什么意义?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浮雕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② 事发后的第二年,中国产生了什么新政权?
③ 你如何认识该事件的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如下表所示:

国家
1870年
1913年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913年)
英国
31.8%
14%
1
美国
23.3%
35.8%
5
德国
13.2%
15.7%
4
法国
10%
6%
2

材料二: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一中1870~1913年,哪两个国家工业发展最快?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是什么?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并举出一例发明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矛盾激化”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导火线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战的性质如何?有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