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崇尚亲邦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法则的是 ( )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B.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
C.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 D.我国互利共贏的开放战略 |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事物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③认识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2年,英国科学家宣称,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XNA的物质,在许多关键功能上可替代DNA,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这一主要表明
A.物质是可以人工合成的 | B.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D.规律具有客观性 |
由28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研究人员警告称,一旦9个临界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突破,人类生存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化”。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