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物价关乎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我国农副产品市场不时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的“明星”产品,大葱、白菜价格飞涨的余音未落,玉米涨价潮又开始上演。此次玉米价格在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包括: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和农民务工成本、机会成本上升;主产区市场供应减少、余粮渐少,尤其优质粮源供应越发紧张;6月以来,玉米淀粉及酒精企业生产增加;投机性炒作的影响;另外,市场监管等也存在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农业基础地位太薄弱。
材料二 由于国内玉米价格维持高位,成本相对偏低的进口玉米利润空间可观,进口玉米成为今年大企业玉米采购的重要来源之一。去年以来,小麦替代玉米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营养成分角度来看,小麦大多数指标都可替代玉米,在猪粮和水产料中替代的比例较高。
材料三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因此,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多变的价格”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玉米价格变动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知识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高三(4)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
甲同学说:“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我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乙同学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丙同学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哪些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高。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积极整合各地资源,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大力推进与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梅州市发展地区经济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推动“绿色崛起”必须把握好人民群众的期待,把强市与富民统一起来,让人民花丛人共享“绿色崛起”的成果。梅州市政府大力实施五年五百亿“民生计划”重点建设“十项民心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居民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五大难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才能凝聚起实现“绿色崛起”的强大合力。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的依据。
材料三梅州市由于地处山区,与珠三角城市相比,发展大工业受到很多限制,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梅州市选择了新的发展模式。梅州市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环境优势,打造宜居城市,始终把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作为推动“绿色崛起”的关键,梅州市的一系列做法,为其它地区特别是广大山区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梅州市推动“绿色崛起”所遵循的方法论。

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