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下列毛泽东《长征》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诗中提到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地点?在这些地方又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又有何意义与影响?
(3)诗中的“三军”是指( )
A.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 B.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
C.红一方面军、红七方面军、红八方面军 | D.红二方面军、红七方面军、红八方面军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公孙鞅(即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置礼。”
材料二: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刑。
请回答:
(1)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商鞅变法。
(2)你如何理解商鞅的个人命运与秦国的国家前途问题?
(3)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这种制度的实施,西周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暴虐无道,还把自己比作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诅咒他说:“你这个可恨的太阳啊,什么时候才能熄灭,我愿意和你一起灭亡。”
材料二:商朝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设酒池肉林,过着花天酒地得生活:为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发明了炮烙之刑,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材料三:西周后期,周厉王封锁山林川泽,不让人们打柴和渔猎,还派人严密监视贫民的言论,谁有不满就杀谁,致使人们在路上不敢交谈,只能相互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
(1)请归纳这三位君主有哪些共同之处?
(2)如果是他们的当朝大臣,你会给他们一句什么忠告呢?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党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该会议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诗中“共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遵义会议放光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全党全军齐欢庆”材料二中提到的该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3)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什么杂志成为这次运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