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神话与传说,一个偏重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一个偏重于口头流传的关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考古发现时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历史研究就是探究历史的真相。请你观察下列图片后思考问题。

图1 半坡人面鱼纹盆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
图2 女娲补天的传说,出自古书《淮南子》。
图3 河姆渡猪纹陶钵——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
请回答:
(1)图1、图3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史料?(    )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2)上述图片放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要了解北方氏族应选哪一考古发现?
(3)图1、图3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哪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4)上述哪两幅图片提供的史实最可靠?
(5)根据上面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概括回答你获得古代史知识有哪些途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祖国统一大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2分)简要评价这一体系?(1分)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攻击”。
(2)依据材料二中《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组织,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哪一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1分)该政策开始执行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苏联成立哪与组织与之对抗?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1分)
材料三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竟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4)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2分)

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人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纷争不已……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材料二每一政府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轴心国成员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2003年3月10日,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指出:“……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发生在法德之间“导致了欧洲分裂”的大战主要有哪几次?
(2)《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之后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3)材料三中的“欧洲联合”指什么?在什么时间实现的?有哪些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某中学初三学生开展了以“古今中外政治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步骤一:探究古代国外政治建设

(1)图一、二为小明收集的图片。请写出图一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图二人物在经济危机时采取的主要措施的名称。
步骤二:追寻近代英、法、美政治建设
(2)下面为王楠梳理的近代英、法、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表,请帮他完成。

名称
领导人物
宪法或法律性文件
政体形式
影响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确立了西方近代政体形式,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共和制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

共和制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某中学九年级(9)班同学正开展“战争与和平”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上图的历史事件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根据上图指出“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主要原因。
【论从史出】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3)从上表中你能得出关于“二战”影响的什么结论?
【历史启迪】下图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注:雅尔塔会议协调了消灭法西斯的行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4)你从上图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俄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对比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